信息分類
信息資訊
市財政局 市農改辦 市農委關于印發《天津市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規范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有農業的區縣(管委會)財政局、農委(農業局),農墾集團總公司:
根據《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規范管理年”活動的通知》(國農改〔2012〕9號),為做好我市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規范管理年”活動,市財政局、市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村工作委員會聯合制定了《天津市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規范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市財政局 市農改辦 市農委
2012年9月20日
天津市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
財政獎補工作“規范管理年”
活動實施方案
按照《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 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規范管理年”活動的通知》(國農改〔2012〕9號)要求,為做好我市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規范管理年”活動(以下簡稱“規范管理年”活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改革創新,進一步規范農民籌資籌勞,加強規劃指導,加大政府投入,強化監督管理,擴大宣傳培訓,狠抓政策落實,確保把好事辦得更好。
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的目標任務是,用一年左右的時間,認真總結我市2011年、2012年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經驗,達到村民民主議事程序更加規范嚴謹、籌資籌勞更加合規合理、規劃編制更加科學完整、制度建設更加全面有效、獎補資金分配使用管理更加安全高效、項目監管更加嚴格到位、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更加均衡有序的目標。
二、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規范村民籌資籌勞行為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農業部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07〕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2〕22號)和《農業部關于規范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操作程序的意見》(農經發〔2012〕1號)的要求,進一步規范村民籌資籌勞行為。一是抓緊制定天津市籌資籌勞管理辦法。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結合我市農村實際,由市農委制定切實可行的籌資籌勞管理辦法。二是嚴格限額標準。2013年起,籌資籌勞限額一律按絕對數額確定,要把市級規定的籌資籌勞限額標準,作為一條“高壓線”,嚴禁突破,防止籌資籌勞標準過高,加重農民負擔。三是控制以資代勞;I資籌勞要按項目建設實際需要合理確定數量,不需農民投工或農民投工難以完成的,不得籌勞;自愿以資代勞的,要嚴格控制數量、比例及工價標準,防止用自愿以資代勞及以資代勞標價過高等方式變相增加農民負擔。四是嚴格方案審核。嚴格執行對項目方案有鄉鎮人民政府初審、縣級人民政府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部門復審的規定,對項目方案是否符合政策規定、是否真實有效等嚴格審核把關,為財政獎補提供依據,切實防止各種違規向農民籌資籌勞問題。
(二)規范財政獎補項目規劃編制
市農委、天津代理記賬公司市財政局加強對區縣一事一議規劃編制的科學指導,按照規劃先行、循序漸進、重點突破的原則,統籌處理好當前與長遠、需求與可能、重點投入與普遍受益的關系。各區縣要結合本地城鄉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建立財政獎補建設滾動項目庫。一是與改善農村基本民生相結合,按照輕重緩急、點面兼顧原則,優先解決農民緊迫、最現實、最急需的公益事業。二是與加快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充分考慮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農村人口布局調整及村莊規模、功能的變化,適當增加農村新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建設等投入,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以不斷創新的財政獎補工作,推動基層民主、鄉村政權組織和農村社會管理建設,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規范財政獎補項目管理
一是進一步規范財政獎補項目管理辦法。市農委、市財政局按照《財政部關于印發<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農改〔2011〕3號)的要求,制定《天津市文明生態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管理辦法》,區縣也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財政獎補項目管理辦法。
二是進一步規范財政獎補項目建設內容。財政獎補項目以 “六化”為主要內容,即村內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能源清潔化、垃圾污水處理無害化、生活健康化、村莊綠化美化。具體包括:主干道路硬化、里巷街道硬化,安裝鐵桿路燈、安裝水泥桿燈或燈頭、安裝太陽能路燈,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垃圾處理場點、地下排水管道、污水處理站、垃圾池、垃圾箱、購置垃圾車、清除垃圾土,健身廣場,主干街道兩側植樹、公共廁所、坑塘治理以及體現村莊特色或亮點的村內戶外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項目。
三是進一步規范財政獎補項目申報審批。創建村要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對下一年度擬建項目的內容、預算、資金籌集等事項進行民主表決,表決通過的方可立項上報鄉鎮人民政府。經鄉鎮人民政府初審后,上報區縣文明生態村創建辦公室(以下簡稱“區縣創建辦”)和財政局。區縣創建辦和財政局聯合對申報建設項目的合規性和可行性進行復審。由區縣人民政府將確定的建設項目報送市農委、市財政局審批。市農委、市財政局聯合對區縣上報建設項目進行審查,并聯合下達建設項目計劃和財政補助資金文件。在建設過程中,確需變更項目地點、內容、標準和投資規模的,要由區縣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市農委、市財政局同意后,方可變更。對未實施的項目,經市級檢查確認后,一律收回市級獎補資金。
四是進一步規范財政獎補項目驗收。市農委、市財政局研究制定《天津市文明生態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和資金驗收管理辦法》,區縣也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驗收管理辦法。
五是加強長效機制建設。研究制定創建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運行與維護的指導意見,確保設施長久發揮效益。區縣要結合本地區實際,考慮人口、財力等因素,研究出臺本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管護、長效機制建設的管理辦法,落實管護責任和管護費用,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
(四)規范財政獎補資金管理
一是進一步規范財政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市農委、市財政局按照《財政部關于印發<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預〔2011〕561號)的要求,制定《天津市文明生態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區縣也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財政獎補資金管理辦法。
二是建立健全財政獎補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獎補資金專賬管理、項目報賬制、公示制、村民理財小組監督制和項目竣工驗收制,提高財政獎補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財政獎補資金在村民籌資、村集體投入、社會捐贈資金到賬,具備項目開工條件后,由村級提出申請,由縣級財政部門按工程進度撥付,在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辦理清算,多退少補。鄉鎮財政部門要嚴格執行報賬制,按照開展建設項目的行政村分別設立專門賬簿單獨核算,確保會計資料規范完整。
三是規范財政獎補資金的分配管理。市和區縣財政部門將本級財政負責安排的財政獎補資金足額列入預算,逐步增加資金規模。逐步提高政府財政獎補資金占整個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的比重,適當減輕村集體和農民籌資籌勞壓力,調動農民參與公益事業建設積極性。同時,既要防止區縣出現虛假配套,調動縣鄉政府組織開展財政獎補工作的積極性,又要防止向村級組織和農民群眾超限額籌資籌勞形成新的村級債務。
四是加快財政獎補資金支出進度。要充分發揮區縣靠近鄉村的優勢,督促和指導鄉鎮、村抓緊項目建設,狠抓預算執行進度,及時把中央、市和區縣配套資金撥付到鄉鎮,兌現到具體建設項目,提高預算執行的及時性、均衡性和有效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資金支出進度通報制度,及時匯總并定期通報獎補資金支出進度和項目實施情況,督促區縣加快資金撥付進度。
(五)規范財政獎補績效考評
市農委、市財政局按照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要求,健全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激勵約束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對區縣組織領導、預算安排、資金項目管理、制度建設、宣傳培訓、農民滿意度等綜合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下一年度對區縣分配財政獎補資金的參考因素之一。區縣創建辦和財政局應選擇部分項目,對獎補資金使用效益進行績效評價,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標準和方法,對資金支出的經濟效益、社會效果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六)規范財政獎補監督檢查
一是按照專業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并舉的要求,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二是加大籌資籌勞及財政獎補的公開公示力度,強化村務公開制度化,充分運用公開欄、電視、網絡等手段,廣泛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三是各級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采取專項檢查和重點檢查等方式,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工程質量不合格、籌資籌勞未執行民主議事和審核程序,超范圍、超標準籌資籌勞,強行以資代勞、捐資捐物,以及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規使用財政資金的問題,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
(七)規范財政獎補基礎管理
一是加強日常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新經驗,發現新情況,探索新辦法,通過深入挖掘提煉典型案例,指導推動工作全面有效開展。二是加強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信息管理系統,做好業務培訓和運行維護,全面、準確、及時地反映和報送財政獎補工作進展情況和建設成果。三是加強檔案管理。應及時將村民一事一議會議和簽字記錄、籌資籌勞方案、資金勞務籌集清單、招投標文件、項目建設前和工程建設中及完工后“三張圖”、 合同(協議)等工程資料以及財務會計資料匯總歸檔。四是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標語和舉辦培訓班等多種方式,提高政策的知曉度和社會影響力。
三、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的實施步驟
各區縣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結合實際,精心制定開展本區縣“規范管理年”活動的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步驟和重點,切實把加強規范管理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實施步驟具體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宣傳發動階段(2012年9月底之前完成)。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工作,掀起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的熱潮,及時宣傳報道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提高有關部門對加強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規范管理的認識水平。9月底前,各區縣要將實施方案報送市農委、市財政局。
二是建章立制階段(2012年11月底之前完成)。要全面梳理現有制度辦法,對照市級要求和基層實踐需要,及時查漏補缺,堵塞漏洞。對現有管理制度辦法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要及時進行修訂完善,對實踐中亟需加強管理尚無制度辦法的,要及時研究制定相關制度,完善風險防控機制。
三是檢查驗收階段(2012年12月底之前完成)。要根據“規范管理年”活動方案,一一對照,區縣級要全面自查,市級重點抽查,并根據檢查驗收情況及時調整完善相關制度辦法。
四是總結提高階段(2013年3月底之前完成)。要及時開展回頭看,對“規范管理年”活動進行全面總結,將探索積累的經驗做法上升到制度層面,形成規范管理有目標、目標完成有考核、考核評價有結果、考評結果有應用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建立規范管理長效機制,鞏固和擴大活動成果,推動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再上新臺階。2013年3月底前,區縣要將有關情況形成書面總結材料報送市財政局、市農委。市農委、市財政局在2013年4月底前,將全市“規范管理年”活動總結材料報送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農業部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
四、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的要求
一是提高認識,確保思想到位。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改善民生的高度,提高對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認識,切實增強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是加強領導,確保組織到位。“規范管理年”活動是2012年文明生態村創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相關工作千頭萬緒,規范管理艱巨復雜。各級財政、農業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將“規范管理年”活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組織精干人員具體做好規范管理的各項工作。要進一步密切部門合作,層層落實責任制,形成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三是真抓實干,確保措施到位。要理清思路,抓住關鍵,找準重點,制定開展“規范管理年”的具體目標、任務、措施、步驟和方法,把制度建設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把規范管理的各個環節抓緊抓實。